2021年7月24日

2021年7月8日, “同心·共铸中国心”2021青海果洛行大型医疗公益活动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州政府所在地玛沁县启动。这项活动始于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爱心企业对地震灾区的紧急救援,随后在医疗专家、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十几年期间持续运行,总共为近56万人次提供过医疗救助服务。

我作为北京昊康公益基金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北京社区健康促进会的牵头下,以志愿者的身份协助组织了40名首都全科医学专家全程参加了此次公益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藏区同胞的强烈爱心和奉献精神。

初到高原,第一眼见到久违的蓝天、白云和草原,心情特别激动。然而,几个小时之后,强烈的头痛开始一阵阵袭来。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高原反应吧。于是连走路都变成一件需要“慢慢来”的事。在果洛藏族自治州首府玛沁县的街头,随处可见的是藏式建筑和身着藏袍的藏族同胞。自然风光的壮丽开阔与身体的生理性不适,让我深深理解了“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这句话。

 

紧接着,我被编入一支16人的小分队,马不停蹄奔赴达日县开展了为期3天的系列医疗帮扶工作。达日县是果洛州第一个飘起五星红旗的地方,当我们抵达达日县,县领导为医疗专家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它提醒着我们,此行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是帮助尽可能多的当地各族同胞诊断、治疗疾病,以及将适宜技术普及推广给当地医务工作者。让果洛人民充分享受到首都医疗专家们带来的医疗服务,让当地医务工作者尽可能多地获得学习提高的机会。

 

在达日县人民医院,我协助组织的全科医学专家团队分为全科和中医科两组,在两间不同的诊室开展着工作。得知首都医学专家的到来,当地老百姓早早就排起了长队准备挂号。来自北京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朱琳琳老师自己高反严重,却早早来到了诊室为一位胃部疼痛不适的藏族女性进行了中医针灸。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的张晶教授,得知一位小朋友将因为肝包虫病无法升入高中后,也立即着手协调他前往玛沁县接受免费手术。我自己在药房负责了发药工作,在发药过程中发现,许多当地的老百姓不懂汉语,看不懂医生处方以及药盒上的服药说明,必须由一名懂藏语的翻译向他们说明如何用药,由此感受到藏区人民寻医问药的不易。

 

医疗志愿者团队在达日县党建基地合影留念

免费药品发放

 

在窝赛乡、建设乡卫生所,医疗专家们甚至需要在震后搭建的简易帐篷中开展义诊工作。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带着4个孩子前来就诊的藏族单亲妈妈,她的4个孩子都有着发育迟缓的问题。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滑征医生得知她的情况后,不仅为她诊治疾病,发放了大量免费药品,还将她的情况告知了活动组委会,由组委会及各位志愿者自发集资2000元捐赠给了这位母亲。

在此次活动中,还涌现了许许多多感人的志愿服务事迹。来到果洛州,许多专家和志愿者都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但是大家都用顽强的意志力克服着高原反应带来的巨大的身体不适,全心、全情投入到了医疗志愿服务工作中,全力为果洛百姓带去健康的希望。

 

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主任刘宏在达日县窝赛乡为患者全家义诊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长王秋华在达日县建设乡为当地僧人义诊

 

让我感触很深的是,看到当地孩子明亮的眼睛,老百姓淳朴的笑容,很难将他们与以下这些严重的健康问题联想到一起:当地的孩子多发先天性心脏病,老百姓普遍有高血压、高血脂、胃炎等慢性疾病。由于经常爬山采挖虫草,许多人都有骨科方面的疾病。卫生条件和卫生意识的低下,让肝包虫、肺结核和妇科疾病频频高发。虽然政府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由于高原独特的生态环境、人民薄弱的卫生意识和当地医疗人才的紧缺,果洛州的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因此,此次公益活动让我们带着爱心而来,带着思考而回。针对藏区的特殊情况,许多医疗专家都建议下次再来藏区,应该携带血糖试纸和降压、降血脂类的药物,同时进行肺结核病的筛查和管理。也希望有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加入我们,凝聚多方力量投入到今后的健康帮扶系列活动当中,以更好地帮助偏远地区改善医疗条件和卫生状况。

这次活动也拉开了北京昊康公益基金会“健康促进”系列项目的序幕。作为一家旨在“凝聚爱,传递爱,为团体和个人搭建慈善平台,成为首善之都北京公益事业的推动者”的公益基金会,昊康基金会始终希望能将首都优质医疗资源引入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为这些地区的全民健康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青海果洛行结束了,“共铸中国心,我们在行动”,这句响亮的口号却一直回响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无法忘却。在短短的6天中,我们40余人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然而它却点燃了我们每个人心中公益的种子。相信在日后,我们还会因为同样的爱心相聚,因为同样的情怀而奉献,将健康的希望带给更多的边远地区同胞。